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從山東省工信廳獲悉,日前開始征求意見的《山東省關于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山東將力爭數字經濟總量突破5萬億元、GDP占比達到5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0%,建設一批數字經濟試驗區,培育一批新業態新模式,以高水平數字經濟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打造數實融合最強省,建設成為全國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區、產業集聚區和應用先導區。到2035年,爭創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引領發展、面向未來的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根據征求意見稿,山東將聚焦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數字技術創新體系、數字經濟產業體系、數字化應用體系、數據要素市場體系、數字化治理體系、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和數字經濟生態體系“七大體系”,實施22項行動。
開展集成電路“強芯”工程、先進計算“固鏈”工程、數字終端“擴量”工程、高端軟件“鑄魂”工程,到2025年,全省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突破 1000億元,先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3500億元,數字終端產業規模實現6000億元,軟件業務收入超過14000億元。
積極發展光伏、鋰電、新能源汽車等“新三樣”,支持臨沂市、東營市壯大先進高效光伏產業規模,支持棗莊市、濟寧市研制超長壽命、高安全性儲能鋰離子、鈉離子電池,開展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到2025年,全省能源電子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新型電子材料產業規模達到800億元,云計算和大數據收入超過5000億元。
加快發展空天信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三大未來產業。深入開展空天信息“躍升”工程,支持濟南、青島、煙臺等市加快建設東方航天港、空天信息大學、齊魯空天信息研究院等重大載體,推動形成衛星核心器件制造、總裝總測、終端設備制造和空天地信息一體化服務能力。支持青島市、濰坊市壯大虛擬現實整機產品生產規模,提高國家虛擬現實制造業創新中心(青島)資源集聚能力,打造涵蓋關鍵零部件、感知設備、內容制作等環節的全產業鏈。到2025年,全省空天信息產業規模實現800億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600億元,虛擬現實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
深入開展制造業數字化提標專項行動,支持龍頭骨干企業開展數字技術集成應用,打造一批“數字領航”企業,高標準建設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等服務載體,加快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到 2025 年,建成50 家達標“燈塔工廠”的“智能工廠”,建設 1 萬家以上“晨星工廠”。持續開展“工賦山東”活動,深化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重點行業“產業大腦”應用,培育一批產業鏈群“數字經濟總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加快建設一批智慧海洋牧場項目,推動海洋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一批具有鮮明辨識度的智慧海洋特色場景。推動海洋漁業與海洋生物醫藥、高端海工裝備等聯動發展,培育一批海洋物聯網專業園區。依托嶗山實驗室、海洋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平臺,加快建設“透明海洋”“健康海洋”。
聚焦第三代半導體、高端工業軟件、虛擬現實、未來網絡等重點方向,培育50個創新實驗室、300個創新中心、50個創新服務機構和100個創新人才基地,打造“5351”數字經濟創新平臺體系。
實施“計算山東”擴容行動、“連接山東”加速行動、“感知山東”拓展行動。優化全省數據算力布局,構建“2+5+N”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打造濟南、青島2個省級數據中心核心區,建設5個左右集聚區和一批行業節點、邊緣節點,提升數據中心資源利用率。加快濟南、青島國家超算中心能級提升,完善高性能智算中心部署。推動一體化工業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對納入試點的國家級、省級區域大數據中心和行業大數據中心進行獎補,推進黃河工業算力一體化調度平臺建設,打造“山東工業云”品牌。啟動“風光儲能+大數據中心”建設,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到 25%以上,新建大型以上數據中心 PUE(電能利用效率)低于1.25。到2025年,全省算力綜合水平進入全國前列。
推進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落戶青島。加快布局中低軌道衛星互聯網,探索建立面向未來的量子信息設施,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網絡設施體系。到 2025年,設區市全部達到“千兆城市”建設標準,率先建成“千兆省”,實現5G和千兆光纖網絡在城市、鄉鎮和行政村普遍覆蓋。全域推進“無證明之省”建設,廣泛推廣應用“魯通碼”,推動群眾和企業使用頻率最高的100項電子證照證明在各領域深度應用。
建立省級數字產業重點項目庫并定期更新,每年謀劃推出100個重大數字產業項目。加快在建重大項目推進力度,推動濟南高功率半導體、集成電路光罩,青島晶圓制造、顯示模組以及大尺寸硅片等重大項目盡快投產達效。謀劃推進一批新的重大產業項目,推動華為山東區域總部、濟寧寧德時代鋰電池、山東天岳碳化硅襯底擴產、青島物元半導體先進封測等項目盡快落地。通過開放合作新落地一批重大項目,深化與世界500強等國內外領軍頭部企業戰略合作。
支持濟南比亞迪、青島京東方、棗莊吉利欣旺達等優勢企業開展“跨產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和戰略合作,培育一批數字經濟領航型企業。將數字經濟領域擬上市企業納入全省上市后備資源庫,開展綜合培育服務。對首次進入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數字領航企業和省獨角獸企業名單的數字技術企業,由所在市“一事一議”給予支持。鼓勵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完善數字經濟企業分類激勵機制,到2025 年,新培育數字經濟領域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