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10月11日,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示了2023山東省百強企業名單,根據自愿申報原則,以上一年度營業收入為依據,組織開展了2023山東省百強企業評選工作。數據顯示,山東百強企業實力明顯增強,前四名營收達到16893.26億元。
兩榜營收超千億企業均有增加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23年山東企業仍然保持韌性。2023年山東省綜合百強企業總營收為79803.44億元,相對于2022年64063.28億元的總營收增加了15740.16億元,增長了24.5%。
從營收情況來看,綜合百強榜共有18家企業營收超千億元,比去年增加了5家。其中,7家為民營企業;工業百強榜共有15家企業營收超千億元,比去年增加了3家,民營企業達到7家。
根據公示名單,山東能源集團、山東魏橋集團、海爾集團、信發集團同時位列2023山東省綜合百強企業、2023山東省工業百強企業前四名。
山東能源集團以8347.15億元的年營收蟬聯山東綜合企業百強、山東工業百強企業第一名。2021年山東能源集團的營收是7741.19億元,在2022年一年時間里,山東能源集團營收增加了605.96億元,營收增長了7.8%。山東魏橋集團、海爾集團仍然保持在雙百強榜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其中,山東魏橋集團過去一年的營收增加了928.53億元,增長22.5%;海爾集團營收增加了178.86億元。
從前10名的位次變動來看,前三名保持不變,多數企業名次略有提升。但山東鋼鐵集團、中國重汽集團雙雙跌出了2023山東省綜合百強企業前10名。其中,山東鋼鐵跌出百強榜,中國重汽則下跌了31個位次,位列第39名。山東港口集團繼去年沖進百強榜后,繼續前進7個名次,位列2023山東省綜合百強榜第10名。另外,山東黃金集團從去年的第37位上升26個位次,位列第11名。濟寧能源發展集團也從去年的85名上升了42個位次,排名第43位。
在入圍門檻上,2023年山東省綜合百強企業入圍門檻為238.40億元,工業百強企業的入圍門檻為131.59億元。而2022年兩大榜單的入圍門檻分別為237.21億元、131.78億元。
從產業分布來看,入選工業百強榜的企業除傳統產業外,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十強產業也均有企業入選。其中,石油及化工行業企業最多,達到了34家,占據工業百強榜三分之一強。另外,食品及農產品行業有10家,鋼鐵企業有7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有7家。
山東永鑫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250.42億元營收成為山東綜合百強榜第99位,同時位列山東工業百強榜74位。因此,在山東綜合百強榜中有74家企業為工業企業。
從企業性質來說,工業百強榜上榜企業中有68家民營企業,其中57家同時上榜了2023年山東民營企業百強榜,另外32家是國有企業。
青島超過東營成工業百強企業最多城市

從地域分布上看,除棗莊未有入選企業外,全省15個市均有企業入選綜合百強榜及工業百強榜。其中,綜合百強榜入選企業最多的市是濟南、青島、東營,分別為19家、17家、15家,占據綜合百強榜半壁江山。濰坊、濱州各有9家,煙臺8家,淄博7家,臨沂、濟寧各4家,泰安、聊城各2家,菏澤、日照、威海、德州均有1家。
從近三年綜合百強榜前三名分布來看,變動不大。如2022年前三名分別是濟南(20家)、青島(17家)、東營(14家);2021年前三名分別是濟南(19家)、青島(18家)、東營(13家)。
工業百強榜則是青島、東營、濰坊三市入選企業最多,分別為青島15家、東營14家、濰坊12家。另外,濱州、煙臺均有11家入選。濟南10家淄博7家,濟寧、泰安各4家,威海3家,臨沂、菏澤、德州、聊城各2家,日照1家。特別要提及的是,今年青島超過東營成為工業百強企業最多的城市,去年的分布是東營(15家)、青島(13家)、濰坊(12家)。
從經濟圈分布看,九成以上企業分布省會經濟圈和膠東經濟圈,其中,山東綜合百強企業中省會經濟圈上榜企業55家,膠東經濟圈上榜37家,魯南經濟圈有9家企業入選;山東工業百強企業中,膠東經濟圈上榜42家企業,省會經濟圈企業則有50家。
信發集團低碳轉型見效


2023年百強榜依然有不少“新面孔”,如信發集團(4)、山東頤養健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76)、淄博市城市資產運營集團有限公司(84)、濰坊特鋼集團有限公司(86)、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92)、臨沂臨工機械集團有限公司(97)、中國石化青島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98)、山東海王銀河醫藥有限公司(100)。
本年度山東企業百強榜最大的“黑馬”是信發集團。在2022年山東省百強榜未見蹤影的信發集團今年一舉沖入了前10,位列雙百榜強第4名,2022年營收達到了2680.88億元。
信發集團總部位于聊城茌平,以電解鋁為主業。是一家集發電、供熱、氧化鋁、電解鋁及鋁深加工等產業于一體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一直以來,信發集團都較為低調。公開數據顯示,信發集團2021年營業收入2312.1億元,2022年為2680.88億元,同比增長15.95%;2021年凈利潤168.66億元,2022年為153.92億元,同比下降8.73%;2021年凈利潤率為7.29%,同比減少1.55個百分點。實現利稅278.22億元,同比增長1.5%。
近年來,信發集團以循環經濟為抓手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投巨資先后引進了德國、日本、挪威等公司的先進生產線和管理技術。與“十二五”相比,信發集團污染物減少92.6%,而產量提高近一倍。2022年,光賣碳匯指標就收入7億多元。
信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懷濤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信發集團在做大做強工業的同時,進行現代農業板塊建設,現已初步形成規模,用工業思維推動農業發展特色,依托電廠的余熱二氧化碳,是北方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同時,集團在全國布局綠色能源,在繼續延伸產業鏈的同時,在風、光資源豐富的地方發展綠色能源,實現企業的低碳零碳目標;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流程再造和提升裝備,把碳降下來。
據了解,在全國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權交易中,信發集團完成全國碳市場配額清繳,碳交易量達到1407.6萬噸,交易額7.43億元,占全國總交易額的9.1%。獲得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優秀交易實踐證書。目前信發集團在風、電、光方面已經發力,其鋁棒產品在全國的光伏市場已經占到了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