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經濟導報記者從10月10日舉行的2023年“濟南民營企業100強”系列榜單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新增了“濟南民營企業科技創新50強”和“濟南民營企業成長潛力50強”兩個榜單。
科技創新50強主要面向“獨角獸”“瞪羚”“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在9億元以下的中小民營企業,成長潛力50強主要面向科研意識較強、科研能力較高、發展速度較快、營業收入3億元以下的民營企業。
據介紹,兩個新增榜單企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企業科技實力比較突出。“濟南民營企業科技創新50強”和“濟南民營企業成長潛力50強”平均研發投入強度分別為8.3%、6%,其中12家企業在10%以上。入榜企業研發人員合計超1萬人,有效專利4876件,制定各類標準826項,具有獨角獸、瞪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等稱號276個,獲得18項國家級科技獎項。
企業近兩年快速發展。“濟南民營企業科技創新50強”和“濟南民營企業成長潛力50強”均實現較快增長。其中“濟南民營企業成長潛力50強”營業收入平均復合增長率46.1%,50%的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倍增;利潤總額兩年實現2.3倍增長,研發投入強度三年均在5%以上,有效發明專利兩年增長超70%。
企業發展潛力較大。“濟南民營企業科技創新50強”和“濟南民營企業成長潛力50強”入榜企業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通過自主研發、產學研合作等多種形式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吸引省級以上人才數量295人,89家企業產品不斷更新迭代,受到市場認可,59家企業推出的新產品占本企業銷售收入一半以上。“濟南民營企業科技創新50強”中5家企業為上市企業,30家企業具有上市計劃;“濟南民營企業成長潛力50強”中7家企業獲得19輪基金融資。
濟南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高振剛表示,增設這兩個榜單,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慮:
一是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全市的評優選強中來。去年的榜單只有百強和產業十強,主要針對規模比較大、實力比較強的企業。今年通過增設兩個榜單,吸引了更多的中小企業關注和參與申報活動,形成了大、中、小企業并行的局面。
二是讓更多的優質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擴大示范企業的覆蓋面。對于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而言,百強企業無論是從企業規模、經營特點,還是從發展模式、管理經驗等方面,因為發展階段的不同,彼此的差異較大,可學習借鑒的東西相對較少。而入榜科技創新和成長潛力的企業則屬于同量級,具有更強的示范和借鑒意義。
三是發現儲備一批優質企業。通過增設這兩個榜單,可以讓更多的優秀中小企業進入政府部門和社會大眾的視野,得到更多的服務與支持,進一步增強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