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上月底,國務院批復了《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10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規劃》進行了解讀。《規劃》給山東提出“面向東北亞、‘一帶一路’的雙向開放新高地”等戰略定位,到2035年要建成“山清水秀、城鄉融合、陸海統籌、區域協調、安全永續的美麗國土”。
《規劃》的編制,還要回溯到2019年5月。當時,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要求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規劃》編制工作,省自然資源廳組建工作專班,系統開展“雙評價”“雙評估”和20余項專題研究,形成《規劃》成果。后經審議通過、呈報國務院,最終于今年9月20日,《規劃》獲得國務院的批復。
《規劃》提出山東戰略定位,為“面向東北亞、‘一帶一路’的雙向開放新高地,踐行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岱青海藍、魅力宜居的齊魯美麗家園”。到2035年,則要建成“山清水秀、城鄉融合、陸海統籌、區域協調、安全永續的美麗國土”,并建立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等11項指標構成的規劃指標體系。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全面對接融入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推動黃河流域融合發展,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合作;強化省內重點地區協同協作和鄰界地區管控引導,建成國內大循環的戰略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帶動作用,落實“一群兩心三圈”區域布局,完善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核心功能,加強省會、膠東、魯南地區協調發展,構建功能互補、高效協作的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