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見習記者 高冉
中秋國慶假期期間,經濟導報記者走訪了位于濟南、德州等多個山東文旅項目發現,從“門票經濟”進階到“二次消費”深挖文旅資源,吸引八方游客,山東各地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促進文旅發展,點燃假日出游熱情,讓“詩和遠方”滲透進旅游全產業鏈。
網紅“市集+”應運而生
AI合影留念打卡、漢服巡游、歌舞表演……2023年年初,一段亮燈視頻令超然樓出圈爆火,讓這座700多歲的“江北第一樓”再次為人矚目。9月30日傍晚,經濟導報記者來到位于濟南市大明湖景區的超然樓,正值中秋國慶假期,超然樓又有了新玩法,市民游客不僅可以體驗“不一樣”的超然樓,在此基礎上,超然集市應運而生,乘著“夜經濟”發展的東風,為眾多商戶打開了創新創業的大門。

“我的攤位就在超然樓的旁邊,在超然樓亮燈的一瞬間,很多年輕消費者會專程來搶購喜歡的小禮物。”超然市集繡球香包攤主姜寶蓮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我一直在濟南景區從事文創作品的制作,通過非遺文創可以向大家傳達濟南的美好,讓大家了解到濟南是‘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的文旅勝地。”
走進超然市集,經濟導報記者看到,這里有手工刺繡、陶藝面塑各種文創產品,還有輕餐飲、特色飲品、中華老字號等50余項好玩、好吃、好逛的項目,非遺達人和青年文創手工藝作者現場展示絕活,游客們可以在超然市集中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創的魅力。
“為慶祝中秋國慶佳節,濟南文旅國際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特別策劃了‘AI游濟南——尋找最美體驗官’活動,同時還不定時推出漢服快閃互動表演環節。”在熙熙攘攘的超然市集中,項目負責人柳兆慧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I游濟南”是濟南文旅對于線上游濟南、打造數字文旅、助力推動濟南文旅事業數字化發展的一次全新嘗試,通過AI技術與濟南文化的深度融合,讓游客在參觀超然樓的同時,云游夢幻泉城,暢游奇妙數字文化之旅,深刻體驗AI技術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文旅深度融合,市場供給豐富多彩,山東各地做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章,注重內容、形式和場景創新,切實貼近市民游客需求,大力豐富文化旅游產品供給。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文旅廳了解到,山東持續推出多元化、多層次、個性化的文化旅游主題產品,不斷滿足大眾休閑娛樂需求。濟南市推出一批適合秋季打卡的文旅新場景、新地標和城市漫游線路、鄉村微旅游微度假產品,古城之旅、老建筑之旅、文藝潮流之旅、時尚都市之旅等主題產品成為熱點。

“超然市集的魅力,聚攏的是煙火氣,攤開的是濟南文旅的澎湃和朝氣。我們相信留住年輕人,讓他們愿意消費,除了這份煙火氣,還有一份新奇、一份創新,傳遞了諸多可能性和延展性。”柳兆慧表示,濟南文旅通過超然市集,借市集造勢,變“流量”為“留量”,更多探索“市集+”的模式,帶動人群進入消費場景。
“沉浸式體驗”帶來廣闊空間
預約門票“一票難求”、游樂設施游客隊伍排長龍……中秋國慶期間,齊河歐樂堡推出了各種特色活動,打出精準化和差異化策略來搶奪市場。據介紹,僅僅中秋節到國慶節三天時間,泉城歐樂堡在多渠道多媒體平臺的熱度就沖到了華北首位,成為“好客山東”文旅項目IP的頂流。

“文旅項目的營銷同樣離不開商業的本質,我們引流會分析客戶需求、制定解決方案,以期實現客戶價值。從目前看來,我們的客群一部分是Z時代群體,以學生為主,很多時候他們是拉著行李來玩,然后返鄉或者返校。另外就是親子家庭,以寶媽群體為主。有了這兩大群體作為主要的客群,2022年跨年一晚上我們就迎來了6萬人次,再到每年節慶,如閨蜜月、五一、六一、暑期、十一等,國慶假期過后,我們又要迎來萬圣節魔幻月。”10月2日,泉城歐樂堡度假區副總兼市場營銷中心總經理孫家齊給經濟導報記者介紹了歐樂堡豐富的節慶活動,尤其是隨著版塊的不斷豐富,目前項目已經對整個環渤海地區的市場產生巨大沖擊力,從北京、天津、河北、江蘇等地來得游客占據了大半。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體驗經濟興起,沉浸式文旅成為關注熱點,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涌現,游客在身臨其境的新奇體驗中領略文化的魅力。“歐樂堡景區就是‘一票通’,但場景化消費往往是不自覺的消費,融入了游玩中,所以很多游客都覺得來得‘很值’,就會形成多次回購。”孫家齊介紹,目前景區內的文創產品分成了幾大類,第一類是文旅產品;第二類是研學產品,如主打自然教育的“生命的方舟”和普及黃河文化的“沿著黃河遇見海”等,將泉城歐樂堡度假區和和蓬萊度假區聯動起來;第三就是文創產品,構建有溫度的產品,明顯帶動了游客的二次消費。
據統計,中國現有的城市級主題公園現有項目128個,預計2025年前完成建設的項目約為70個。隨著經濟發展與人群需求的增加,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游樂行業市場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體驗經濟是以優質的實體產品作為載體,人性化的服務作為支持,還要有精神文化的加持。目前,同行競爭非常激烈,留給創新的空間和時間非常短。所以,我們不變的就是服務和體驗感,可能同樣都在做夢幻月,我們就會把產品做到極致。”孫家齊認為,通過專注打造“節日活動+品牌活動”的形式,注重儀式感,迎合客戶需求,山東文旅項目的營銷在全渠道不斷拓展,充滿活力和吸引力。
讓“詩和遠方”形成產業
門票經濟是以收取門票為主導的盈利模式,經濟發展對門票的依賴性強。如何實現從“門票經濟”到“產業經濟”轉型,脫離從單一門票獲得收益,逐步帶動周邊產業共同發展,實現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山東邁出了文旅深度融合、跨界融合的一大步。

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文旅廳了解到,為突出業態培育,山東一批圍繞“文旅+自然生態”“文旅+地域特色”等打造的優質項目、新型場景涌現,開辟了融合發展新賽道。在泰安,九女峰旅游度假區圍繞“云”和“月”兩大主題,配套建設野奢度假酒店、沉浸式演出、露營地等,將片區內19個村串珠成鏈,為鄉村振興注入動能;在德州齊河,過去黃河泄洪區的一片灘涂上,矗立起涵蓋21個場館的黃河文化博物館群,項目投入運營后,將成為傳承黃河文化、講述黃河故事的生動載體,帶動新增2000多個就業崗位。
山東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東在通過創意策劃、業態創新等進一步拓展文旅項目建設空間的同時,還積極聚合財政、金融等多方面政策支持項目建設,比如,爭取省財政對精品旅游產業集群及龍頭企業進行專項激勵等,同時,廣泛開展“知名文旅企業家山東行”等考察、洽談活動,導入更多資源、資金、人才,推動文旅項目建設擴容提質,激發市場活力。

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會長、山東大學旅游產業研究院院長王德剛此前表示,2023年上半年,山東接待游客3.4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60.7億元。文旅市場的熱度延續至今,給山東帶來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服務創新的契機,山東個文旅項目應著力通過挖掘地方文化、打造地方特色,來形成有吸引力的產品體系,形成產業鏈、產業帶、產業集群。
“旅游休閑和文化體驗相結合成為重要趨勢,‘詩和遠方’正在實現更好聯結,同時也有力帶動了交通、住宿、餐飲、商業等快速恢復。比如,通過發展沉浸式演出、互動體驗、文化主題餐飲、智慧旅游等新產品、新業態,推動數字技術在文化和旅游領域應用,山東還可以圍繞不同消費群體需求,打造有品質、有溫度的旅游目的地,提升居民和游客的滿意度、獲得感,讓煙火氣、文化味和文明風同行,為提振發展信心、共享美好生活,發揮更大的綜合效益。”山東儒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賈軼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不斷豐富多元產品供給,讓“詩和遠方”真正釋放特色和溫度,除了門票之外,山東應該積極研究“二消”文旅創新產品和體驗模式,持續創新發力,讓游客真正獲得深度旅游、文化體驗快感,相信這才是“好客山東”金字招牌的商業秘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