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見習記者 于婉凝
2023年中秋國慶雙節,臺兒莊古城以“月滿華誕·好戲連臺”打造“運河文化、紅色文化”特色活動,展示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夜幕降臨,臺兒莊古城華燈璀璨,游人如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火龍鋼花》演繹千余年的歷史,溫度高達1500攝氏度的鐵水被拋至高空,瞬間綻放成朵朵“鋼花”,宛如千萬顆流星劃破夜空,呈現如夢似幻的視覺盛宴。臺兒莊古城將各類非遺有機融入景區,不斷提升景區品質和文化內涵,激發了旅游新活力。
沉寂了3年的文旅市場在今年迅速進入反彈階段,文旅類上市公司業績也實現逆轉。在一眾文旅企業中,坐擁山水的景區類企業業績今年明顯改善向好。今年上半年,凈利在千萬元以上的文旅類A股上市公司超過10家。
而因業務單一、地域局限性等問題,近年來旅游行業存在上市難的問題。從山東來看,目前全省尚無文旅景區A股上市公司。
但山東景區企業早有上市想法。比如,2017年12月,山東省臺兒莊古城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臺兒莊古城集團”)便與東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踏上了上市征程。不過,時至今日,該公司的上市之旅并未開花結果,山東仍在熱盼“景區第一股”。
仍有上市的打算
臺兒莊位于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2014年憑借3000米古運河河道(月河段)、11座古碼頭、960米的古駁岸和運河水工遺存、運河附屬遺存、運河相關遺產點,入選為我國第32項世界文化遺產及第46項世界遺產。
據臺兒莊古城官網介紹,臺兒莊古城景區成立于2010年2月4日,2012年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16年4月更名為山東省臺兒莊古城旅游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11月,棗莊市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棗莊市文旅集團”)成為臺兒莊古城集團的控股母公司。

據資料,臺兒莊古城2008年啟動重建,由5家國有煤礦各自拿出10萬噸原煤,以4億元的資本金組建公司,啟動了古城重建。
2010年,臺兒莊古城一期工程竣工向游人開放。同年,作為運營主體的棗莊臺兒莊古城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正式組建。
2016年4月,棗莊臺兒莊古城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更名為如今的臺兒莊古城集團,進入現代化企業制度建設時期。
2017年12月,臺兒莊古城集團與東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踏上了上市征程。
2019年11月,臺兒莊古城集團上市工作推進會議召開,會議要求切實增強推動古城景區上市和融資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確保古城景區上市工作順利推進,高標準做好公司上市規劃。2020年3月,臺兒莊古城集團有關人士在受訪時也表示,將積極拓寬合作渠道,整合各方力量,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股份制改革,全力推進古城上市和“二次創業”等相關工作。
但近兩年,關于臺兒莊古城集團上市的消息卻很鮮見。
目前,公司上市進展如何?公司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股份制改革等方面,有何籌劃?9月22日,經濟導報記者致電臺兒莊古城集團,其辦公室工作人員要求記者將采訪提綱發送到郵箱中。9月25日,該工作人員向經濟導報記者回電稱,“公司這兩年在上市方面沒有什么進展,市和區這兩年也沒有調度,所以采訪函中的問題尚無法答復。”
那么,公司是否還有上市的打算?該工作人員表示,“公司還有上市的打算,后續有進展或者新的舉措,會再和您聯系。”
“泰山旅游”曾開先河
企查查的信息顯示,目前,臺兒莊古城集團注冊資本7000萬元,由棗莊市臺兒莊運河古城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兒莊運河古城”)100%控股,公司對外投資了山東臺兒莊古城大數據有限公司、山東臺兒莊古城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其中3家已經注銷。
臺兒莊運河古城的股東有3家,分別是棗莊市文旅集團(持股比例67%)、山東王晁煤電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5%)、棗莊市臺兒莊區運河城市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8%),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棗莊市國資委。

9月22日,經濟導報記者還曾聯絡臺兒莊運河古城欲了解相關情況,但采訪被婉拒;9月25日,經濟導報記者多次撥打棗莊市文旅集團在2022年年報中留存的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此外,經濟導報記者還多方聯系山東臺兒莊古城大數據有限公司以了解情況,但其公開資料中顯示的4個號碼全部為空號。
據悉,2017年12月,臺兒莊古城集團與東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如今已過去近6年,最新情況如何?
帶著疑問,經濟導報記者撥通了東興證券官方電話,向工作人員咨詢該項目負責人的聯系方式并表達了采訪意愿。其工作人員表示,“我這里無法找到項目負責人的聯系方式,但我可以把問題提交上去,屆時可能會有人與您聯系。”但至截稿,東興證券方面并未予以回復。
對于文旅景區類企業上市融資,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早在1996年,山東泰山旅游索道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上市,股票簡稱為‘泰山旅游’,這是山東旅游板塊第一家上市公司,可謂開創了先河。不過,僅過了4年時間,泰山旅游就把上市公司的殼給賣了,公司相關索道資產也被出售。但從發展的角度來講,上市是旅游產業企業發展的一種重要的方式。”
旅游行業仍未走出上市“寒冬”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面實行注冊制以及消費復蘇的背景下,旅游行業仍未走出上市的“寒冬”。
9月1日,因湖北省鄂旅投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鄂旅股份”)及其保薦人主動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上交所根據有關規定,決定終止鄂旅股份IPO審核。鄂旅股份為何倉促終止申請上市?公司并未公開披露原因,但其業務單一、規模體量較小是薄弱點。
而就在鄂旅股份終止申請上市兩個月前,7月5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青都旅游”)因主動撤回IPO而被終止審核。
隨著鄂旅股份和青都旅游終止IPO,近來沖刺上市的旅游企業已全部“折戟”。WIND數據顯示,近兩年已有6家旅游行業公司沖刺IPO失敗,且后續亦無上市審核公司。近6年,旅游行業僅有天目湖(603136.SH)和*ST西域(300859.SH)得以成功上市。
不過,從輔導備案企業來看,目前仍有多家旅游企業正嘗試沖刺IPO。據不完全統計,云臺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塔旅游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蜈支洲旅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開封清明上河園股份有限公司等旅游企業的輔導備案登記已獲受理。
談及景區類企業上市面臨的困難,王晨光認為,“一個層面是景區自身的問題,另一個更重要的層面,就是文旅景區產業政策本身的問題。根據規定,國家級的自然遺產和歷史文化遺產不能直接用于商業開發,所以,就景區資產本身來講,比如泰山景區,它是不能上市的。但景區資源配套的一些旅游項目,比如纜車、擺渡車等項目是可以上市的。所以說,上市面臨著一個政策的瓶頸。已經上市的公司,比如黃山旅游(600054.SH),它也是把屬于公共資源的資產剝離了,所以,對于一家擬上市的文旅企業而言,如何剝離資產以及剝離之后的服務項目是不是具有上市的價值很重要。如果沒有價值、體量不夠、資產升值的空間有限,那它可能就很難上市。”
在王晨光看來,景區類企業要沖刺上市,在這之前需要有一個創新的過程,包括它的產品、產業發展模式等有一個比較好的態勢,以及產品產業的體量足夠大之后,才可能研究上市的問題。
此外,山東的5A級景區大多都是國有的,國有景區核心的任務不是要不要上市,而是要不要保護、要不要規范化發展的問題;從全國來看,山東的民營景區體量相對較小,發展水平相對來講也稍微弱一些。因此,相關文旅企業還應大力延長旅游產業鏈,進一步釋放發展的張力,為未來對接資本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